出自《新音响》杂志
文/学明
2017/18年,HIFIMAN在耳机/播放器圈子发布了多款重量级产品,堪称年度最吸引眼球的品牌。耳机方面的动作之大令人震惊,包括SHANGRI-LA jr、Jade 2静电耳机,中高级的HE6se、HE1000se和进阶级的ANANDA、SUNDARA等平板耳机,涵盖了入门到高端的消费层次,而其播放器方面,最为人瞩目的无疑是旗舰级的R2R2000太子了。
产品背景
这款未上市就引起广泛话题,上市后即被热捧的小机器,成功之处除了靓丽的外观,更多的还是在于内在的技术应用,以及早已停产被誉为神器的Burr-Brown PCM1704K解码芯片。其实,HIFIMAN早在2008年推出首款播放器HM801的时候,就率先使用这枚顶尖规格的芯片,并因此开创了随身HIFI潮流之先河,要知道,当年采用这款DAC芯片的国际大品牌机器包括dCS Debussy、dCS Scarlatti、Prismsound Orpheus、AudioNote 4.1、Emmlabs DAC2、MSB Analog、MSB Reference等等名机,最贵的售价高达20多万。如今的R2R2000太子不但是向经典的致敬,同时也是HIFIMAN完成的一次自我挑战。PCM1704K解码芯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HIFIMAN如此隆重其事呢?首先这是一枚规格顶尖的R2R芯片;其次,HIFIMAN声称他们买断了市场上数量不多的全新库存芯片,因此R2R2000太子的产品极其有限。
当今的高精度DAC主要采用两种架构:R2R架构和电阻串架构。这两种架构均采用了一些数字控制逻辑的模拟电路。通过基本的R2R架构,就有可能生成电流输出或电压输出;而电阻串架构只能利用输出缓冲器生成电压输出。但是,由于电阻串设计的阻抗更高,所以其噪声通常会高于R2R架构。R2R架构主要是由形成电阻梯形的并联电阻组成,在集成电路硅芯片其外部参考电压没有和R2R梯形直接连接。根据不同的数字输入代码,开关将通过R2R网络把参考电压或接地电平连接至输出缓冲器,该缓冲器将所生成的电压信号转换成输出电压。R2R DAC具有低噪声和高精度的优点,实现高电压输出。而且相比常见的Delta-Sigma DAC架构的两步转换过程,PCM数据流转换为1Bit数据再转换为音频信号,R2R技术仅需一步转换就可完成转换,因此失真更低。理论貌似很枯燥,结论却是显而易见的,R2R DAC芯片的珠穆朗玛峰就是PCM1704K,它是唯一支持24Bit精度而且失真最低的解码芯片,因此采用两片PCM1704K的R2R2000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获奖设计
前面说了,R2R2000产量并不多,根本无法满足音响迷的需求,于是,才有了后来HIFIMAN选择规格略低的PCM1702作DAC的R2R2000“红太子”版本,而且还大幅降低了售价。在某种角度而言,R2R2000“红太子”可说是“太子”的亲民版。外观上,“红太子”与“太子”保持一致,区别仅在于外观的色泽,采用红色着色处理后,原本就娇小的身躯显得更为妖娆。R2R2000是厂方经历5年开发而来的旗舰级作品,外观设计交由德国Kurz Design库尔兹-库尔兹设计事务所负责。这家设计公司的创始人Dorian Kurz多里昂·库尔兹先后毕业于德国福特旺根艺术大学和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硕士,1988-1992年任职于德国Phoneix Design设计公司,1992年在德国索林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他还曾担任德国iF、英国D&AD等多项国际知名设计奖项的评为工作。R2R2000的机身以整块铝坯料经过长达7小时的高精度数控加工制造而成,好不好看见仁见智,但无可否认的是人体工学做得不错,单手操控很顺手。
一切为了好声音
读者们可能会比较关心几个问题,PCM1702会比PCM1704差很多吗?“红太子”的其余设计与配置和大哥有落差吗?PCM1704固然好,但PCM1702其实也并没有逊色多少,依然是R2R架构,区别在于前者是24Bit规格,而后者为20Bit规格,THD+N失真率则分别是低于0.001%和0.0025%,你知道吗?其实PCM1702相比大多数Delta-Sigma DAC都要优秀了。因此,从解码的素质而言,“红太子”的腰杆子也能挺得很直的。而其余的线路与技术方面,“红太子”依然与“太子”保持一致,没有任何缩水。比如自主研发的可编程CPLD数字滤波,以独特的算法确保信号的忠实重播,还保留了相同的缓冲线路和前后级平衡耳放线路、由7枚双运放组成的双单声道价格、采用步进式电位器的音量控制,确保了左右声道误差低于千分之一,保证了音场的对称性。而支持HWA高清HD蓝牙无线传输协议,令无线连接的重量堪比有线。此项蓝牙技术的失真低至0.0005%,音频规格最高支持24Bit/96kHz,相比普通的蓝牙模式优胜得多。而接口方面依然提供最高支持256GB的TF卡槽、提供4.4mm平衡耳机孔和3.5mm多用途输出孔,可在平衡/非平衡耳机输出和线路输出三种切换选择,而Type-C接口则支持USB DAC模式。由于采用定制单进程嵌入式操作系统,因此CPU控制部分的功耗仅相当于一枚运放,运作非常省电,配合内置电池容量高达1800mA,节能模式下续航播放时长高达35小时。
推力不俗、音色中性
拿上手的“红太子”操控依然是HIFIMAN一贯的风格,简单直接的UI虽然不算流畅的级别,但使用起来还算合理。这次试听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比如插入TF卡本地播放、蓝牙连接手机播放、USB连接电脑播放等等。当然了,连接电脑需要在官网下载驱动,安装后可支持WASAPI插件。以往试听“太子”对其不俗的推力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推厂方的HE1000V2大耳机也不算吃力,而对于Edition X这类直推耳机的话就更不在话下了。而“红太子”在推力方面与“太子”没有区别,这次我搭配进阶级的ANANDA,这副耳机阻抗才25欧姆,灵敏度高达103dB,完全可视作为Edition X的平价版,甚至用手机都能推出不错的声音。但“红太子”的驱动力可比手机强多了,完全能把ANANDA的潜质发挥出来,尤其表现在音质的密度感、动态摆幅、音场规模感都令人很满意。相比我自购的山灵M3s,“红太子”的驱动力和密度感、音场规模等方面是稳胜的,当然了,两款机价位相差悬殊,对M3s而言这样的对比并不公平。
说回“红太子”的声音素质,推动ANANDA可以在头外圈形成一个具有包围感、宽松又通透的音场,颅内效应已经轻微得可以完全忽略,在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时这个优势更为明显,我甚至能够听到不同乐器声部鲜明准确的定位感和层次感,甚至乐器的质感、弓在弦上摩擦与跳动的细节都历历在目。大家不要以为这么出色的音响性是牺牲音乐性换来的,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优秀的音响性,才能更好地重现音乐录音本来的面貌,更好地重播出演奏家和录音师想表达的音乐情感。这些情感不但是旋律,更是演奏中那妙不可言的技巧细节带来的,假如音响器材重播不出这些细节的话,那么音乐也就只剩下干枯的骨架,而欠缺了血肉灵魂。这方面,“红太子”与ANANDA给我的感受太深刻了。
要问我本地播放、蓝牙和有线之间的差距大吗?这么说吧,本地播放无疑是最便携而且音质最好也是无需怀疑的。而作为USB DAC使用的话,涉及到电脑优化设置的问题,比如最基本的设置是播放软件的差建设定,我用Foobar2000,安装了ASIO和WASAPI插件,但“红太子”并没有识别出ASIO,因此试听是在没有采用重采样的WASAPI插件下完成的,声音表现会比插卡本地播放更直白更清淡一些,音乐味稍没有那么浓郁。蓝牙连接和USB连接手机方面,以我使用的小米MIX2手机为例,我觉得USB有线连接还是比蓝牙要优胜一些,尤其是声音的质感和动态都是有线更好。但其实蓝牙连接的声音素质也已经不错了,差距是相对而言的。关键是蓝牙连接的灵活性和便携性更好,尤其是将“红太子”接入有源音箱或者台式音响系统的时候,用手机在皇帝位上就可以轻松自在地播放网络资源,这是有线方式给不了的享受。
总结
综合而言,“红太子”的音色属于中性、通透、高密度、开场而活生的,细节极为丰富而灵动的微动态,适合重播的音乐类型很广泛,古典、流行、爵士通吃。当然了,相比较“太子”,“红太子”差异之处还是有的,但幅度很小,比如重播大部头管弦乐时的层次感,还是“太子”更清晰鲜明一些,重播人声的口型结像立体感,也是“太子”更凝聚一些,而且距离感也稍远一些,因此“太子”有更好的“临场感”表现,这大概就是DAC芯片的差距吧。但其实不去和同门大哥对比的话,“红太子”的素质依然很高,尤其是那通透的音场和鲜活的音色质感真的极为迷人。相比差价而言,这样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了。这次试听比较遗憾的地方,是我没有找到替换的4.4mm平衡线,因此也就未能体验“红太子”的终极素质,按理说,全平衡输出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力。喜欢“太子”却错过了的朋友,“红太子”是你的不二选择。